这天,苏明正在修复一个老面塑娃娃,之前那个修竹编屏风的男人又来了。
他手里拎着个大包,里面装着衣服、水果,还有给老人们的营养品。
“苏师傅,我来看看您,顺便给老人们带点东西,感谢您上次帮忙修复屏风。”男人说。
苏明放下手里的活:“你太客气了,修复个屏风而已,还特意跑一趟。”
男人笑着说:“苏师傅,您不知道,我把屏风摆在家里,亲戚们都夸是好东西,还问我在哪儿修的。”
中午,男人留下来跟老人们一起吃饭,还给老人们表演了段快板,逗得大伙儿哈哈大笑。
饭后,他跟着苏明学编竹编:“苏师傅,我想跟您学编个小香囊,给我女儿当礼物。”
苏明拿出软竹丝:“行!我教你编个简单的‘福’字香囊,不难学。”
男人学得认真,虽然手指有点僵硬,但跟着苏明的口诀,慢慢也编出了个雏形。
“苏师傅,您编的口诀太好用了,我一下子就找到感觉了。”男人说。
入夏后,天气越来越热,苏明给老物件修复角装了个小风扇,怕修复时竹丝干裂。
他还特意买了些保湿的橄榄油,用来保养老竹编、老木雕,让它们能保存更久。
有个学员问:“苏叔,修复这些老物件不赚钱,您为啥还这么上心?”
苏明看着手里的老竹编筐:“赚钱不是目的,这些老物件都是老手艺的见证,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张大爷凑过来说:“苏明说得对,老手艺不能断,老物件也得好好留着。”
这天,苏明正在给一个老竹编筐做保养,来了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由孙子搀扶着。
“苏师傅,我想让您看看我陪嫁的老面盆架,是竹编的,不知道还能不能修。”老奶奶说。
苏明赶紧扶老奶奶坐下:“大娘,您慢慢说,面盆架在哪儿?我去看看。”
老奶奶的孙子说:“苏师傅,面盆架在家里,我家离这儿不远,我去拉过来。”
没过多久,小伙子就拉着个竹编面盆架来了,架子有些摇晃,竹丝也断了几根。
苏明仔细检查着面盆架:“这是‘穿榫编’手法,当年很流行,您这面盆架至少有五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