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授艺神农

《神农本草经》初成,功德天降,神农氏之名响彻洪荒,被誉为“医药之祖”。然而,神农自己却并未满足于此。在尝遍百草、着书立说的过程中,他越发感到自身知识的局限。草木种类何其繁多,药性变化何其精微,仅凭一己之力亲身尝试,虽能辨明药性,但效率有限,且许多更深层次的药理、不同药材之间的精妙配伍,仍需大量的实践与总结方能洞悉。他渴望能更快、更系统地将这医药之道传播开来,普惠更多族人。

这一日,神农氏带领族人,在一处名为**百草谷**的山谷中休整,整理近日所得。谷中奇花异草遍布,药香扑鼻,正是研究药理的绝佳场所。然而,面对众多形态相似、药性却可能迥异的植物,即便是神农,有时也感到难以精确区分与归类。

就在他对着一丛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凝神思索,难以判定其与另一种蓝色小花的具体区别与效用差异时,一位身着朴素青袍、手持药锄、背负药篓的老者,步履从容地走进了山谷。

老者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眼神却温润而深邃,周身散发着一种令人心静的草木清香与祥和气息。他仿佛对谷中路径极为熟悉,径直走向那丛紫色小花,蹲下身,仔细观察其叶脉、花瓣形态,又轻轻捻起一点泥土嗅了嗅。

神农见这老者气度不凡,对草药似乎颇有研究,便上前拱手问道:“老人家,可是也精通此道?”

青袍老者抬起头,对神农和蔼一笑,声音平和:“老朽云游四方,略通些草木之性。见此谷生机盎然,特来一观。观阁下气度,可是那尝百草、着《本草》的神农氏?”

“正是在下。”神农坦然承认,随即指着那丛紫色小花请教道,“正有一事请教老人家,此花与那畔蓝花,形态相近,皆具清香,然我尝之,紫花性偏寒,可清热凉血;蓝花却性偏平,更长于活血通络。其间细微差别,除亲尝之外,可有更便捷的辨识之法?且二者可否同用?用量几何方能相辅相成,而非相互掣肘?”

这正是困扰神农的难题之一。亲尝虽直观,但风险大,效率低,且难以把握复杂配伍。

青袍老者——正是云逸所化身的药师——闻言,眼中露出赞许之色:“神农氏心系万民,不耻下问,老朽佩服。”

他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阁下尝草万千,可知草木之性,源于何处?”

神农思索片刻,答道:“当源于其生长之天地,所吸之灵气,所承之雨露,乃至其本身之形态。”

“然也。”云逸点头,“既然如此,何不由此入手,为天下草木,订立一套辨识、归类之体系?”

他站起身,以药锄为笔,在地上划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