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星图下的和果子

陈砚舟刚合上那本《随园食单》,手指还搭在泛黄的书脊上。柜子里的模具盛着粉红糖浆,尚未凝固,阳光透过玻璃门,照得那一圈花瓣仿佛漂浮在水中。

就在这时,门口喧哗起来。

几个穿着和服的男人举着横幅站上台阶,文化盗用四个大字直怼招牌底下。领头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用带着口音的中文高喊:你们偷了日本的传统点心!那个和果子,是我们祖辈传下来的技艺!

宋小满第一时间冲到前厅,柳叶刀虽未出鞘,指节却已捏得发白。她盯着展示柜里那盘和果子——那是她昨晚亲手捏制的,每一片花瓣都对称得如同用尺规量过,中心那点金黄桂花馅,是按家传老方调制的。

谁偷了?她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这模具是我太奶奶传下来的,三瓣嵌套式,淮扬老匠人的手艺。你们连它长什么样都没见过,就敢说我们抄袭?

老人不答,只挥手让身后的人拍照,嘴里不停念叨着非遗保护正统传承。

陈砚舟走出来时两手空空,腕上的银勺贴着皮肤,泛着温润的光泽。他看了眼横幅,又看了看那盘和果子,走过去轻轻取出模具,放在案台上。

你们说这是你们的?他问。

当然是!老人昂起头,明治年间就有记载!

陈砚舟没有争辩,只是将银勺边缘贴在模具的花心位置。指尖轻压,一股微热顺着金属传开,糖浆顿时泛起柔和的光晕。紧接着,一道细密的星图从果面升腾而起,悬在半空缓缓旋转。

人群地向后退了一步。

星图中央浮现出一个熟悉的轮廓——正是这个樱花模具的结构图,线条古朴,三瓣对称,边缘刻着扬州陈氏造,光绪八年。再往外,一页泛黄的纸页浮现出来,是《随园食单》的影印片段,旁边一行娟秀小字批注:此模制樱糕,形似春雪初融,味承江南早春。遣唐使后人携归东瀛,改以豆沙为馅,遂成今日和果子之雏形。

老人盯着那行字,踉跄上前,手指颤抖得几乎触不到光影。

这......这是我祖母的笔迹。他喃喃道,她......她年轻时在中国学厨,临走前,师傅送了她一本手抄菜谱......她说,那是她一生最珍贵的东西。

无人说话。

星图静静旋转,如同一场无声的对话。

老人忽然跪了下来,不是对着任何人,而是对着那团光。他双手撑地,额头轻触石板:我们错了。不是你们抄袭了我们,是我们忘了——这火种,本就是从你们这里接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