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题很快出来:“第二问:这粥为什么要用井水慢熬,不能用自来水?”
有人赶紧翻手机查笔记,有人急得抓耳挠腮。
“我知道!”之前那个马尾女生举手,“因为自来水有氯,影响药性释放!”
“不对。”余昭昭摇头,“再想想。”
一个穿格子衫的年轻人站起来:“因为井水是活水,温度稳定,米粒更容易糊化,营养更好析出。”
陈砚舟亲自把粥端过去:“答得好。”
连续三轮下来,拿到粥的都是能说出个所以然的人。那些只会喊口号、背应援词的粉丝,渐渐没了声音。
到了第五轮,题目更难了:“请问,陈老板熬这粥时,为什么要先炒糯米再煮?”
全场一片沉默。
有人小声猜测:“杀菌?”
“去腥?”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缓缓举手:“是为了让米粒外焦里嫩,更容易释放淀粉和香气,还能中和百合的寒性。”
陈砚舟笑了。
他不仅给了粥,还从后厨拿出一小包特制的陈皮干:“这是我妈留下的方子做的,送您。”
老太太眼眶一下子红了:“我老伴走前最后一顿饭,吃的就是这种味道。”
中午十二点,阳光暖暖地照进店里。
取餐口前排着整齐的队伍,没人插队,没人喧哗。每个人手里都捏着一张手写的问题纸条,三三两两地低声讨论着。
余昭昭靠在吧台边,用记号笔在便签纸上写下一串新题:
“1. 心味餐馆招牌炒饭用的是哪种米?”
“2.为什么剁骨刀不能碰酸性食材?”
“3.陈老板左手腕上戴的是什么?”
她写完抬头,冲陈砚舟眨眨眼:“下次再加一道——他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