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衣服的女孩攥着纸条在门口犹豫,陈砚舟抬眼看了看她,没作声,转身掀开灶上的锅盖。热气扑面而来,他搅了搅锅里的粥,声音混在蒸汽里:“想学就明天来,七点前。”
女孩点点头,轻声道了谢,慢慢退到一旁。
店里的人渐渐散了,午市用过的碗碟堆在池子里,小张正擦着桌子,许铮靠门边坐着,手指有一搭没一搭地敲着膝盖。陈砚舟把最后一锅粥倒进保温桶,正要关门,手机震了一下。
热搜第一跳了出来:《“味耕堂”案背后的官商黑幕》。
他怔了怔,点进去,作者署名是唐绾。
文章不长,字字如刀。从乔振海如何吞并祖产开始,一路牵出副市长赵德利的亲信秘书,还附了两人在会所外递文件袋的照片。最后几段直指要害——当年那份地沟油检测报告,就是这位秘书亲手压下来的。
评论区已经炸开了锅。
有人骂她造谣生事,说她是想红想疯了的女人;也有人拍手称快,底下清一色的“支持唐记者”。水军和真人在评论区厮杀,骂战愈演愈烈。
陈砚舟盯着屏幕看了片刻,把手机扣在操作台上。
他想起唐绾上次来采访,坐了不到十分钟就捂着胃说疼,脸色白得吓人。临走时还得扶着墙缓口气。她总说自己没事,可每次都要吃完他做的饭才敢离开。
他拉开冰箱,翻出三年陈皮、黄精、枸杞,又抓了一小把党参。这些本是给沈君瑶备着的,她连日审案容易虚火上升。现在顾不上了,锅里加水,点火,把这些一股脑倒进去。
汤刚开始冒泡,手机又响了。
是报社的陌生号码。
接通后那边很安静,过了两秒才传来唐绾的声音:“是我。”
“下班了?”陈砚舟问。
“还没。刚发完稿。”她的声音有些发颤,“主编让我删,我没删。”
“嗯。”
“他们说……我可能保不住记者证了。”
“那你怕吗?”
她顿了顿:“怕。但我更怕以后没人敢吃一口干净饭。”
陈砚舟低头看着锅里翻滚的汤,药材慢慢舒展开来,汤色渐深。“等会儿别走大路,绕个远。”
“我知道。”
电话挂了。
陈砚舟把汤盛进带盖的瓷盅,塞进外卖保温箱,在备注栏写道:亲手交到唐记者,不能转交。
他叫来店里的兼职学生送去,目送那孩子骑车消失在街角,才转身回厨房。
外面天色暗了下来,路灯一盏盏亮起。许铮站起来伸了个懒腰:“风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