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帝见贴身太监吩咐下去后,便看向高士,问道:“你可知我为何会选择老三么?”
高士垂手立在一旁,回道:“奴婢斗胆揣测,想来定是陛下认为三皇子淡泊名利,具有君子之风,选他去最为合适。”
元和帝手指下意识的叩击在桌面上,颔首道:“若不是实在没合适人选,怎么会叫他。若是瑾儿还在就好了。”说罢,脸上便浮现一阵落寞与孤寂。
高士微微俯身,面上却浮起和煦的笑意:“陛下莫要伤怀,太子殿下在时最是心系陛下安康。三皇子虽现在看着性子散漫了些,但是他自小都时时跟随着太子左右,想必也深受太子秉性影响,定然心怀家国天下。”
元和帝默默的叹了口气,道:“希望珵儿莫要辜负朕!”
又过了好一会儿,御书房的门再次被一名小太监推开,一名身穿玄色云锦常服,腰间垂系着金丝缀玉革带的郎君踏入御书房中,随着“咣当”一声,房门再次关闭。
这郎君快步行至黄花梨桌案前,双膝重重的跪在地上,腰间的玉佩撞击在青石地砖上,发出“叮”的一声脆响,而后额头便贴在地面,口里呼道:“儿臣宇文珵拜见父皇,愿吾皇圣体安康,万寿无疆!”
元和帝目视下方,道了声:“起来说话!”
随后,宇文珵便从地上站起来,元和帝看着三皇子束发带冠,白玉般的面庞上微微沁着一层薄汗,甚至常服下摆也有些微微褶皱,便随手将一块锦帕递给高士,道:“天气寒冷,先擦擦汗,别冻着了。”
宇文珵接过高士送过来的锦帕,轻轻擦拭了下额角的薄汗,就将锦帕揣进怀里,说道:“儿臣担心父皇久等,因此脚下便失了分寸,让父皇担忧,却是儿臣的不是了。”
接着宇文珵就问道:“不知父皇唤儿臣前来,有何要事?”
元和帝眼神瞥了下桌案上的文书,贴身太监赶忙将其拿起,再次递给三皇子,而后就听到元和帝说:“珵儿,你也二十岁了,是时候替朕分忧了,你且先看看这个。”
宇文珵闻言,便逐字逐句的翻看着手中的文书,过了半晌,他合上文书,将其送还给高士,而后垂手立着,等待着皇帝发问。
元和帝见他看得如此认真,便不动声色的点了下头,而后面无表情的说道:“说说看。”
宇文珵想了下,开口答道:“据这文书所示,吴桐县县令杨振应当是个有能力的好官,可是如此官员却在一个小县执政十余年,且吏部考核仅是个中下,儿臣就有些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