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星门 计划

希望,如同星门那日益增长的骨架,在虚空中一点点变得具体而真切。整个联盟的力量都被调动起来,围绕着这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宏伟工程高速运转。

“摇篮”北极控制中枢附近的星港区域,如今已彻底改头换面,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繁忙无比的太空造船厂和装备测试场。来自各浮空大陆开采、冶炼、合成的特种材料,通过庞大的自动化运输网络,源源不断地汇聚于此。

石坚领导的工程部是绝对的主力。这个粗犷的工程师仿佛焕发了第二春,胡子拉碴却双眼放光,整天泡在星港的指挥中心或是直接穿着动力甲泡在建设第一线。他的怒吼和粗口通过通讯频道响彻各个作业区,却也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一切尽在掌握的魄力。

“能量导管矩阵校准!偏差值必须给老子压到零点零零一以下!这玩意儿要是歪了,跃迁的时候能把咱们直接甩到宇宙边荒去!” “超空间共鸣器的水晶镀层!检查第三遍!有一个气泡都不行!” “反重力托架组同步率提升!妈的,这玩意儿比曙光纪元号还沉!”

巨大的星门基座已经完成,那是由数十种新型合金和结晶材料复合锻造而成的、足以承受时空扭曲巨力的庞然大物。此刻,工人们和工程机器人正在如同蚂蚁般在其上忙碌,安装着数以万计的能量聚焦器和稳定性发生器。

更远处,星门那标志性的环形结构正在分段建造。每一个弧段都巨大无比,表面铭刻着无数复杂到令人目眩的法则符文和内嵌的能量通道。它们被反重力场悬浮着,由牵引光束小心翼翼地引导、定位,等待着最终的合龙。

整个建设过程,与其说是工程,不如说是一场精密的仪式。每一步都需要极高的精度和对能量流动的深刻理解。

艾拉(Eira)成为了现场最忙碌的技术顾问。她的知识填补了蓝图与现实之间的最后差距。许多在联盟工程师看来无法理解的结构或符文,经她一点拨,便豁然开朗——那或许是某个能量冗余设计,或许是应对特定空间扰动的缓冲结构,或许是对某种古老宇宙现象的预防性措施。

“这里,能量回流抑制器的角度需要再偏转0.3度,”她指着全息蓝图上的一个细微节点,语气不容置疑,“否则在启动初期,空间张力会在这里形成涡流,虽然不至于摧毁星门,但会额外消耗百分之五的能量,并缩短主要构件的使用寿命。”

石坚立刻对着通讯频道咆哮:“三号作业区!听见没?偏转0.3度!立刻!马上!谁装的?回去给老子把《超流体能量动力学》抄一百遍!”

苏萤则发挥着另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她的光蕈网络与“摇篮”的生态能量场深度结合,能敏锐地感知到星门建设对周围空间环境造成的细微影响。她就像最精密的环境监测仪,往往能提前预警那些仪器尚未检测到的空间应力异常或能量泄漏。

“第七弧段对接区,空间结构有轻微疲劳迹象,建议暂停对接,注入空间稳定剂缓和十分钟。” “主能量核心预热速率过快,已引起周边微引力场波动,建议降低百分之十功率,缓慢提升。”

她的建议总是能及时避免一些小的事故和损耗,让工程进行得更加顺畅。

林烬大部分时间坐镇曙光纪元号舰桥,统筹全局,协调资源,并时刻警惕着可能来自外部的威胁。但他的意识,也时常通过权限连接,沉浸入星门的建设数据流中。那浩瀚的能量运行图谱和空间拓扑模型,对他理解混沌与秩序的平衡,有着意想不到的启发。他甚至能模糊地预感到某些关键节点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及时提醒石坚。

这是一个集全联盟之力、融合两个时代智慧的宏大项目。困难层出不穷,从材料性能的突然变异,到能量计算的微小误差,再到从未遇到过空间扰动的干扰…但每一次困难,都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被克服。

联盟的科技实力,在这场建设中,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淬炼和升华。不仅仅是在复制“执笔者”的科技,更是在理解、吸收、甚至开始尝试进行一些本土化的改进。

时间一天天过去。

星门的环形结构终于完成了合龙!当最后一个接口严丝合缝地对接完成,能量流顺利通过的瞬间,整个星港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一个巨大的、散发着幽蓝色金属光泽的完美圆环,静静地悬浮在宇宙中,等待着被赋予撕裂时空的力量。

接下来是更精细的内部调试:数以亿计的能量节点需要逐一激活测试,超空间坐标校准系统需要与“摇篮”的古老星图数据库进行同步,维生力和防御力场需要生成并测试…

每一天,星门都离最终完工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