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朝堂舆论几乎一边倒时,陆铮出列了。他面色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嘲讽,环视那些义愤填膺的官员,朗声道:
“陛下,太后,诸位大人!蜀王朱至澍造反,早在意料之中!”
一语惊四座!
陆铮继续道:“臣派往四川的北镇抚司镇抚使周墨林,月前便已密报,蜀王暗中勾结张献忠残部。
囤积粮草,私铸兵器,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其所言‘清君侧’,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幌子!其真正目的,是趁国家危难,裂土封王!”
陆铮转过身,目光锐利地扫过刚才弹劾他的官员:“至于所谓‘逼反’,更是无稽之谈!
臣清查的,是之前通敌卖国的蜀王党羽之产业,证据确凿,何来‘逼反良善’?
难道任由国贼逍遥,坐视其积蓄力量造反,才是忠君爱国之道吗?!”
“你……你血口喷人!”那翰林学士气得浑身发抖,“你有何证据证明蜀王早有反心?”
陆铮冷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份密折,高举过顶:“陛下,太后!此乃周墨林拼死送回的铁证!
内有蜀王与张献忠部往来书信副本,以及其暗中打造龙袍、铸造‘兴蜀通宝’的工匠口供!
更有其计划在夺取四川后,联合张献忠东进,与江南某些势力呼应,瓜分大明的阴谋!”
最后一句,陆铮刻意加重了语气,目光似有若无地瞟向徐允爵等江南官员的方向。后者顿时脸色微变,不敢与之对视。
这份突如其来的铁证,让刚才还喧闹的朝堂瞬间鸦雀无声。那些弹劾的官员如同被掐住了脖子,脸涨得通红。
周太后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忙道:“快!将密折呈上来!”
仔细阅览后,周太后的脸色由白转红,再由红转青,最终化为一声怒斥:“逆贼!安敢如此!
陆卿忠心为国,早有洞察!尔等不辨是非,人云亦云,岂是臣子之道!”
风向瞬间逆转。
陆铮趁热打铁,躬身道:“陛下,太后!蜀王叛乱,其罪当诛!然其盘踞四川,地势险要,若待其坐大,与流寇合流,后果不堪设想!
臣请旨,即刻调兵遣将,平定蜀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