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劫响!

大明卫 人生即梦 1278 字 4天前

除了这些冲锋陷阵的悍卒,军中还有另一类老兵备受尊敬——那些技术老手。

比如火器营的王老铳,他是个瘦小的干瘪老头,手指因长年摆弄火药而熏得焦黄。他摆弄一门新铸的弗朗机小炮,如同抚摸情人的肌肤。

他能闭着眼睛说出每颗铅子的大小重量,能凭耳朵判断火药受潮的程度。

“小子,看好了,”王老铳对围着他的几个年轻炮手嘟囔着,“这炮膛擦得不干净,一丝锈迹都能要了你的命!

点火绳留这么长,你是怕鞑子看不见,给你当靶子吗?”他一边骂骂咧咧,一边亲手示范,动作精准流畅。

王老铳曾是京营的老匠户,差点被冗员汰撤,是陆铮的新政重视技艺,让他得以留下并成为教官。

他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把这身本事传给后人,就能让更多弟兄在战场上活下来。

这些老兵,是忠武军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用伤痕、沉默和近乎苛刻的严厉,将战斗的技能和意志,一点点灌输给那些刚从田埂上走下来的新兵。

新兵们或许现在还无法完全理解为何而战,但在日复一日的摔打和耳濡目染中,一种属于这支军队的独特气质正在形成——纪律、坚韧,以及对身边袍泽下意识的信任。

陆铮时常轻装简从,巡视大营。

他不喜欢前呼后拥,更愿意独自走在校场边缘,观察训练,或是在炊烟升起时,走进士兵的营房,看看他们的饭食,听听他们的牢骚。

陆铮有时会看到新兵因为高强度训练而偷偷抹眼泪,也看到老兵将自己省下的半块干粮塞给瘦弱的新兵蛋子。

陆铮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巨大的隐忧。

粮饷的压力与日俱增,江南的供给时断时续,质量低劣。

将士们虽然嘴上不说,但碗里越来越稀的粥,身上迟迟未能更换的夏衣,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困境。

军中开始流传一些谣言,说朝廷没钱了,说陆大人也要撑不住了。

这一日,陆铮站在点将台上,看着下方黑压压的、汗流浃背却依旧坚持训练的军阵。

阳光照在他冰冷的甲胄上,他深吸一口气,没有用华丽的言辞,只是用内力将声音清晰地送到每个方阵前:

“弟兄们!我知道,大家吃得不好,饷银也发得不及时!有人骂我陆铮无能!”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压下了校场的嘈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