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坟场”的名称恰如其分。这片位于古老脉冲星死亡脉动与冰冷星云弥漫尘埃交界处的星域,是引力与辐射的混乱交响之地。扭曲的空间褶皱如同无形的漩涡,撕扯着任何敢于闯入的物质;来自数颗濒死恒星的、强度变幻不定的高能粒子流,如同无形的死亡之鞭,反复抽打着虚空;偶尔从星云深处亮起的、短暂而诡异的极光,则预示着局部空间结构的不稳定坍缩或爆发。这里没有任何常规意义上的资源,没有稳定的行星,甚至连彗星和小行星都因极端环境而稀少罕见,只有永恒的、充满恶意的“自然”伟力。
残存的联盟舰队,如同受伤的鸟群穿越雷暴,在伊芙琳和雷恩的精确指挥下,依靠“裁决号”强大的环境模拟与导航系统,以及“暗影之拥”号改造后增强的隐匿与机动性,艰难地在这片死亡之地中穿梭。每一次引擎点火都需慎之又慎,以免扰动本就脆弱的引力平衡;每一次规避粒子风暴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数艘伤势较重的辅助舰船在迁徙途中因结构疲劳或突发的空间湍流而彻底解体,化为了坟场中微不足道的新增尘埃。
最终,他们找到了一处相对“平静”的避风港——一个位于两颗脉冲星引力相互抵消形成的拉格朗日点附近的、由某种极其致密的未知金属构成的、直径约数百公里的小行星。这颗小行星的表面布满了陨石撞击坑和高能粒子灼烧的痕迹,其本身异常稳定的结构和强大的磁场,恰好能抵消大部分外部辐射和引力撕扯。
“就在这里。”伊芙琳看着探测器传回的数据,做出了决定。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新的定居点被命名为“坚垒”。生存成为了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所有人员,无论之前是战士、学者还是工程师,此刻都成为了建设者。利用舰船上携带的预制模块、工程机器人以及从小行星本身开采的金属矿物,他们开始在这颗荒芜的星球上构建地下基地。能量来源主要依靠捕捉脉冲星那不稳定但总量庞大的辐射能,以及从星云中艰难分离提取的少量氢元素进行聚变补充。生命维持系统则依赖于“传承者”号生态船上抢救下来的、严重受损但经过紧急修复的封闭循环模块,以及艾妲团队利用“丰饶之歌”原理设计的、小范围的、用于净化水和空气的微型秩序场发生器——这是经过严格测试,确认不会吸引“液态掠食者”后才被允许使用的有限应用。
生活是艰苦且压抑的。基地深处,永远回荡着脉冲星那规律却令人心烦意乱的“嘀嗒”声,如同死亡的倒计时。对外通讯几乎完全中断,强烈的背景辐射和引力干扰使得远程信号传输变得极其困难且危险。他们彻底成为了宇宙中的孤岛,与联盟本土、“秩序真空”、乃至可能存在的其他幸存者失去了联系。唯一的“外界”信息,来自于部署在“坟场”边缘数个隐蔽点的、功率极低的被动探测阵列,它们如同潜望镜,悄无声息地监视着这片死亡星域的入口。
然而,内部的危机并未因外部的暂时平静而消失。最大的隐患,来自于那三艘九死一生归来的“火种”舰船,尤其是“青壤号”。
“青壤号”在之前的突围中,为了阻挡“液态掠食者”,其舰首部分曾与那些诡异的暗银色流体发生了长时间的物理接触。尽管在返回“第七资源前哨”后经过了初步的净化和隔离扫描,但进入“坚垒”基地后不久,异常情况开始出现。
先是负责维护“青壤号”反应堆核心的工程师报告,在舰体深层结构缝隙中,发现了一些极其微小的、仿佛具有金属光泽的“锈蚀”斑点。这些斑点用常规手段难以清除,并且似乎在以极其缓慢的速度…“生长”?
紧接着,数名曾在“青壤号”进行深度检修的船员,开始出现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紊乱症状:幻听、短暂的意识丧失,以及共同的、关于“流动的银色”和“冰冷的低语”的噩梦。
消息被立刻封锁,并上报给伊芙琳和艾妲。